您的网页浏览器已过期!

更新您的浏览器,以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,并获得访问本网站的最佳体验。

Your web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for more security, comfort and the best experience on this site.
更新浏览器 Update browser 忽略 Ignore

up fearlessly ii

真心

我们倡导的工作与沟通方式

2016/12/21

• 为什么工作方式如此重要?
• 事情、人、心态几乎构成了工作的全部。
因此,所谓的工作方式大体如:如何思考问题、看待工作、处理事情、与人沟通和交流等。工作方式体现了一个组织的文化、价值观,体现并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素养、行事风范和未来发展。

• 工作由人构成,人决定了事情的性质和结果。
因此,我们对人的关注永远大于事情:我们是不是还在正确地做事?我们所坚持的“简单的公司、做事的公司”原则有没有被妨害?——今年,7月27日,我们的半年度总结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工作方式的问题,30多名同事现场直言不讳,总结出了20多条我们所厌恶的工作方式;最近四个月以来,我们迎来了超过30名同事的转正Review,这些同事也同样提出或者展现了很多工作上的困惑、问题。这些问题,令我对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了新的反思和理解。

• 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。
支撑起我们内心骄傲的东西,永远都不是那些带着客气或礼貌的赞美,抑或不知所谓的调侃与情绪,而是那些掷地有声的东西,是我们自身具备的专业实力和将事情做好的风范;而工作方式,决定并成就了这一切。

• 工作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,只有合不合适。
不合适的工作方式,不仅直接影响我们的内部沟通效率、相互之间的工作感受,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呈现;更重要的是,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微工作方式的差异,将会造成长期巨大的能力差异,进而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。12月份是Topline全体同事的例行年度总结月份。希望各位同事以此为契机,整理自己的2016,以期在2017年取得更大的成长和突破。

二、哪些不合适的工作方式会严重妨害我们的进步?
1.“沟通障碍”:人为预设大量的沟通障碍幻觉和认知陷阱,积压问题,严重缺乏沟通。
场景:
不愿意沟通、觉得不该自己沟通、觉得沟通无意义、没必要沟通、等着被沟通、觉得需要等一等再沟通;“我有想法,但是我不说”、“下次我再说”、“我说了也白说,还不如不说”、“我如果说了,也许不好吧”、“别人都不说,我也不说”、“我不太舒服,但是也不太想去说”、“本来要说1,结果说成了2,人家又理解成了3”…
危害:
我们的工作就是沟通,“公关类公司内部出了沟通问题,是行业最大的笑话”。事实上,根据我们对营销的理解,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沟通的问题,而一切沟通问题的根源,其实是“根本没有沟通”。很多看似很小的沟通问题,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内部同事,其造成的后果就是:每一个细小的沟通问题,在严重积压之后,将会被放大和积压成巨大的分歧,形成相互之间的错误认知和误解,到最后演变成无法解决的工作障碍。
我们提倡的沟通方式:
简单点!有话就说(不管是不是废话,说了才知道),阳光心态(不要人为预设沟通障碍或后果),开门见山(别兜兜转转,来回绕),长话短说(不要说车轱辘话)!——这是最重要的原则。下面的,都是方法;
有效定义问题:你沟通的是什么?明确起来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你在沟通时,不至于错误表达;
真诚的出发点,结果导向: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,而不是为了令谁更舒服。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,明确沟通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(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别人的问题、大家的问题);
第一时间、第一时机:不要让问题发酵、积累、恶化,在最短时间内去沟通;简单、客观、就事论事,不要夹带情绪,将沟通聚焦在你期望的事情上;
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表达:这样是为了别人快速理解你的表达。

2.“局外角色”:事不关己的“局外人”角色设定,游离在事情和人之外的距离感。
场景:大多数出现在会议、邮件、微信或QQ工作群等工作场景,看不见、听不见、没在意、没必要、与我无关、和我又不熟、又不是我的(事)、我为什么要如何如何、有必要一定要如何如何吗?等等。
在群里,客户的定向问询,而刚好别人没有回应,这时候自己恰好看到了,是不是可以去私下提醒一下或者暂代回应?
别人的工作产出或辛勤付出在分享的时候,是不是可以在自己刚好看见的时候,给点个赞或鼓励下?
对于别人一些明显的错误或工作疏忽,是不是可以善意地加以提示?
看到身边同事需要协助、而自己又方便的时候,是不是可以施以援手?
会议讨论,僵持不前的时候,是不是可以不再保持沉默?
谈起问题来,内心戏份充足,有多少是自己脱不了干系、有多少是愿意自己去改变的?
别人通知,点名到所有人,是不是应该主动回应一下“我在,收到”?
别人分享的有用的文章或生活信息,是不是可以简单说句“谢谢”?等等等等。
局外人的普遍特点是给自己人为制造了一层“屏蔽物”或更高的台阶,从而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制造了一种“绝缘体”。
危害:
任何工作都具有社会性,工作的本质是相互欣赏、各自成长以及彼此成就;
看似清醒的旁观者,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具备行动能力,因为其缺乏对事情的同理心;
你不能欣赏和尊重别人,别人自然不会欣赏和尊重你;
你不与别人发生深度的连接,自然无法与人建立起深度的信任关系,进而无法创建起有利于自己成长和做事的环境;
“局外人”的角色设定,说小一点,有点狭隘和冷漠,有点没礼貌;说大一点,其实是缺乏职业素养;
局外的设定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冷漠,避重就轻的小聪明或对责任的逃避;局外设定的真正危害,是永远无法融入、无法团结和无法建立信任,既失去了格局心,又失去了和团队共同创造的力量。

我们提倡的欣赏与尊重方式:
我即团队,团队即我:团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,我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;
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;怀有善意的同理心:贝索斯说,“善良比聪明更重要”,聪明是一种天赋,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;与人为善,才能开放心态,广结善缘;
回应:回应并不是简单的存在感,回应就是关注,就是鼓励。存在感这件事情,并不是刷出来的,而是你的价值决定的;即使不是自己的事,也能够看一看、想一想。这样的话,等你遇到了事情,你才能真正地把握机会;
能够自动补位: 能够主动承担。真正的职业荣耀,其实是因为承担了足够的责任,进而创造了足够令人羡慕和尊重的工作价值;
相互激赏:相互信任、相互鼓励、相互激发和成长。

3.“冲突陷阱”:错误应对挑战和矛盾,缺乏有效面对冲突的智慧与勇气。
场景:
我们往往习惯于你好我好的规则世界,以及相对温柔和客气的沟通氛围,也即沟通上的“舒适区”。但是,这种舒适的氛围并不是工作或职场的唯一真相;
我们终究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有的人欣赏你,有的人则需要慢慢发现你;有的人你喜欢,有的人你需要慢慢适应。很多时候,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那些“有点难搞”的人,从而会产生“不适感”;
因此,当面对对方挑战、质疑、不满甚至是咄咄逼人式的沟通时,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展开平等的交流:要么就是“好吧”的沮丧感,退后、妥协、背了黑锅、默默承受;要么就是“我没错、凭什么、只能这样”的较劲、争执。
危害:
被挑战并不等于不认同,有的时候,别人的挑战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商议,是对方希望得到你输出更多的理由、给予更确切的坚持;如果你轻易就放弃了对于正确信息的坚持,伤害的不仅是事情本身以及自我的自信,同时也降低了别人对你的信心;有争议不等于起争执,争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并不是分出对错;对错心,就会将原本正常的沟通演变为撕逼、对抗、非此即彼以及人格否定等极端情况。
我们提倡的争议处理方式:
自信,自信,自信!——相信你的作品,相信你自己;真正的好工作,不惧怕挑战,对于你认为的正确的事情要有适度的坚持;
明确争议的目标和要素: 到底在争议什么?分歧点是什么?争议的目的不是分出对错,而是解决问题、达成共识;
尝试了解对方的立场:明确争议的深层次动机。是进一步的问询?是基于事实的正常讨论?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?还是纯粹因为偏见?——不要在偏见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——对抗偏见的最好武器,其实是时间,你的能力、你能拿得出的作品;
争议的沟通最忌讳的是情绪,所以要学会客观:简单、客观、就事论事,不要夹带情绪,将沟通聚焦在你期望的事情上;
难以在公开场合解决的争议,尝试着私下去解决:有的时候即便是对的,也可能会承担不好的结果。但是,我们鼓励坚持正确的事——没关系,哪怕你做错了,这也是你成长的代价和公司的代价。

4.“情绪内心戏”: 情绪化的自我保护,将情绪置于事情之上的抱怨心态。
场景:略。
危害:
情绪要么影响自己、要么影响别人;但结果是,没有人会在情绪的发作中获益或获得快乐;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情绪,就选择包容或接受你——毕竟人们都不是“吓大的”。更多的时候,情绪会制造更多的冲突、矛盾,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、恶化,最终失控;在职场中,事情大于情绪。人们关注的是事情本身,而不是你的情绪;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小心思或者小情绪,不需要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,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想法去折磨别人;冬吴相对论在《成长的正道》中谈及过压力,其实与情绪类似,都是通过夸张的想象来制造挫折的幻觉,从而干扰自己,将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彻底冻结。
我们提倡的情绪管理方式:
情绪是私人的。你的情绪,不需要全世界知道;
情绪这件事情,只能自我调整、自我管理;
去试着心平气和地沟通或倾诉——除了自我调整、自我管理之外,也许更主动的沟通或是找一个人倾诉,才能减少内心戏、消除你的情绪;
任何时候,不要将你的情绪带入工作中;否则,会显得你既不职业,也不成熟;
如果你的情绪实在放不下,那就先放下工作;
先解决情绪,再解决工作;学会客观,学会就事论事。

5.“止于眼前的想象力”:毫无原则的妥协和满足于浮于表面的答案,以至于失去了伟大的想象力和雄心。
场景:
这样行吗?-可以!
如果这样呢?-也行!
不这样行吗?-也就这样了吧?不然还能怎么样呢?
还能再改进吗?-以前都是这样啊!也没办法再怎么样了。
危害:
毫无原则的妥协,显得你过于随意,而且缺乏做事的标准,降低你的专业可信度;
习惯性地低标准,会导致你浅尝辄止、浮于表面,变成一个浅思考的人;
惯性的解决问题,其实是一种惰性;
老经验无法胜任新环境。老经验也可能会出错,而且很难出彩,更坏的是,它会慢慢将你变得平庸。
我们提倡的提升方式:
作业品质就是自尊心,始终坚持作品的品质(偶然一次95分并不难,长期的90分很不容易);
将熟悉的工作,规律化;将规律的事情,尽量试着去总结本质;
深度思考,想清楚、反复推演;
求新求变,寻求一切新的可能;
阅读,保持好奇心。

以上。与大家共勉!